“我的求学经历呢,和你不太一样,我当时考进的是宜春师专,并不算物理专业非常厉害的学校,那时候我有一个师兄,他对我之后的学术生涯可以说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办公室中,陈仙辉院士正坐在沙发上向吴斌慢慢叙述着他的故事。

“他当时经历过非常多的专业,比如激光、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表面物理都学过,可以说从推公式,编软件到自己画图纸,加工机械全会。”

“但你觉得他为什么要折腾这么多专业呢?”陈仙辉院士突然笑着问吴斌。

“好奇心?或者……喜欢尝试?”吴斌想了想回答道。

陈仙辉听完却是摇摇头,“是因为当时许多人读书动机并不是那么单纯,其中也包括了我这位师兄。”

看着表情有些莫名的吴斌,陈仙辉笑着继续说:“我们是80年代初的大学生,那个时候生活跟现在不一样,我们大学里除了少数家境特别好的外,很多同学有挨饿的经历。你不能指望一个挨饿的学生有多崇高的理想。所以他本科的时候就想出国,因为出国能吃饱饭。”

“至于为什么突然和你说这些,除了想让你明白现在优越的科研环境来之不易外,还想跟你分享一下这位师兄后来的经历为什么会对我的学术之路产生巨大影响。”

听到这话吴斌不禁觉得有些受宠若惊,一位大牛院士不仅毫无架子,竟然还与自己分享科研路上的心得,这简直不能更亲民。

“在科大这么多年,各种各样的学生我见了不少,但像你这么特殊的我却从没见过,这份特殊不仅仅是指你在学业上的优秀,更是指你没有许多本科生的那份迷茫。”

喝了口热茶,陈仙辉院士继续说:“就如你在你自己毕业典礼上的那番演讲一样,独立寻找知识是让许多大一学生一时无法适应的一个理念,但从你的履历上,我却看不到任何你初进大学时的不适应,反而还有些如鱼得水。”

“再到后来潘院士告诉我你打算就在国内深造,就更是让我感受到你的特殊,这种特殊感甚至让我觉得作为你的导师压力非常大啊。”

吴斌连忙摆手道:“教授您言重了。”

“不重,不重。”陈仙辉摇摇头:“老师的目的是什么?是把学生教成才,但你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人才了,所以如何才能让你这样的学生更上一层楼可是真的让我压力很大啊,说实话,这还是第一次有学生能给我带来这种烦恼,对我来说也是难得的新奇体验。”

吴斌:“教授您这番话让我压力山大才是啊,真的,我现在小腿都在抖。”

“哈哈哈。”陈仙辉院士大笑两声,“要的就是这效果,让我看看你是打算怎么把这份压力化作十倍动力吧。”

笑完陈仙辉院士又认真的说:“当时我那位师兄读凝聚态物理时,整个大学就一台X光机,还是人家地球与空间科学系的仪器,可以说当时做凝聚态的条件真的很差。”

“他当时就觉得凝聚态物理条件那么差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很快就想办法转读了理论物理博士,但在他理论物理博士还没拿到手的时候他又有了一个去到德国去读实验物理博士学位的机会,就像我前面说的,对于这位师兄来说,出国就是他读大学最大的目的,所以他很果断的选择了去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