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无奇不有。

世界上,处处都有着奇人异士,其中不乏一些隐藏在世间的修道者,有着奇术或者旁门左道。但也有一些以道欺骗世人的虚假之人。

在湘南省怀市偏远山区一个小镇上,有着一个名为新田村的村子。这里的百姓并不富有,所以房子都是木房。

新田村位于山区,每家每户的房子都相邻,谁要是有点什么事,只需要吆喝一声,一准有乡里乡亲帮衬,所以这里虽然贫穷,但民风却很和睦。

一九八八年八月十五中秋,家家团圆喜庆一方,在这一天,新田村村民们都杀鸡宰鸭,庆祝这喜庆的节日,可有一户村民家里,却丝毫没有为这节日感到欢喜,反倒是正在焦虑之中,因为这家有一位产妇,虽然肚中疼痛已经数日,却就是没有育产之像。

这家村民姓杨,家里只有一个身为长辈六十多岁的父亲杨兆德,以及他两个成家的儿子杨承前和杨承翰。小儿子杨承前的妻子在八月十三刚孕下一名女孩,可以说这一天是双喜临门,两口子都在喜悦的氛围中,围着自己的女儿谈笑。

但小两口与老父亲的关系却一直不和,与大哥杨承翰也是不相往来,虽然两家就相邻几步,但平时却很少言谈,所以对于自己大嫂的境遇,两人也并不关心。

杨承翰身为长子,一直以来都很孝顺,家里虽然并不富裕,但也诚心的赡养着父亲,不像弟弟一般,对老父亲一直都是不理不睬。如此一来,老人也就从分家后,一直跟着大儿子过日子。

老人对于新添孙女固然高兴,但因为与小儿子两夫妻关系不和,所以孙女出生几天了,却一直不得见到。这会自己的大媳妇又是产育为难之状,不免心中焦急,可又毫无办法。这只能怪家中贫困,没有钱送大媳妇去医院。这般想着,老人更是自责不已,心中又万分焦急,只能不断的在大媳妇的房间外来回踱步。

在农村,有着一个说法,据说哪家要是有产妇育产时,不是这产妇亲属,是不能待在这户家中的,因为产妇在产育孩子的那一刻,会有邪气随着孩子出世而衍生,如果不是产妇家属或者是接生之人待在那里,就会被邪气沾身,不吉利。所以,此时虽然杨家有为难之事,但并未有人前往,家中除了那临盆困难的媳妇,就只有老人和杨承翰。

房间里不断传来大媳妇的呻吟,听上去好生痛苦,老人正在着急之际,杨承翰突然打开房门,从内走出大喜道:“要生了,要生了……”

杨兆德一听,顿时面露喜意,但又颇为紧张,连忙催促道:“快去请三婆过来……”

三婆,是村里的一个老妇,如今已经七十来岁,但身体却还算硬朗。从五十多岁起,就开始为产妇接生,从未出过差错,整个村子里在其手下顺利生育的孩子,没有一百,也足八十,所以一旦村里有人生孩子,人们第一个就会想到让她来接生,因为村里的百姓并不富裕,没有谁有闲钱将产妇送去医院,这三婆自然也就成了村里的第一妇产主任了。

杨承翰听父亲催促,连忙点头后疾奔朝三婆家中跑去。村子里的邻居间相隔都不远,杨承翰所住之处离三婆家也就百米不到,只是一会的功夫,杨承翰就带着一头白发的三婆来到了自己家中。

三婆一到,就吩咐开了:“承翰,你跟我进来帮忙,老杨,你去烧开水,顺便找一把锋利些的剪刀放到开水里消消毒……”

看三婆临乱不惊的样子,就知道其对于接生是如何熟悉了。两大男人见三婆吩咐后,立刻忙活了起来。杨承翰随三婆到了产妇房间,而杨兆德则赶紧生火烧水。

“开水烧好了没……”没过一会,在厨房里的杨兆德老人就听到三婆那刺耳的大叫声催促,他打开锅盖看了看,水已经在不断的翻滚,又将早已准备好的剪刀丢入水中,然后大声回道:“好了,好了……”

一会后,杨承翰跑出了产房,端着一盆开水又走了进去关上房门。房间里大媳妇传来的因生育的大声痛叫,让杨兆德老人阵阵揪心,即着急又紧张。

又过去了三十来分钟,突闻房间里传来一声婴儿的哭啼声,这让在房间外踱步的杨兆德顿时心头一惊,继而喜意又起,整个人就如突然从高空衰落又安稳着地般,不知如何形容此时的心情才好。

“是个带把的小子……”只听三婆在房间里大声笑道。

这可让杨兆德老人一阵狂喜,农村里的老人家,一向都是希望有孙子,突闻三婆说是个小子,这让他如何能不喜。

又听三婆说道:“承翰,将那剪刀擦干给我……”

杨兆德知道,这是三婆准备给孩子剪去脐带,这么说来,是母子平安了。到了这时,悬在杨兆德老人心里的大石终于落地,不觉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呀,这是怎么回事……”产房里,虚弱的孩子母亲黄月英一身大汗的躺在床上,微微笑意弥漫脸上,转头看着三婆的一举一动,可三婆的一声惊叫,却让她顿时心中一紧。

正在床前为自己妻子擦汗的杨承翰听到三婆惊叫,也是心头一惊,连忙放下手中的毛巾,走到产婆身旁观望询问:“三婆,怎么了……”

三婆一脸惊慌的将孩子抱着拿给杨承翰一看,指着那刚剪完脐带的肚脐眼说道:“你看看,这孩子肚脐眼一直在不断流血。”

这样的情况,身为接生了二十多年的三婆,从未见过,以前接生孩子减掉脐带,也不见有流血之相,可这回,却不知道是怎的了,这她他惊慌起来。